跳到主要內容

登山雨衣-達新牌防水透氣雨衣 A09 VS A11

    一直以來登山時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了,而且下雨天穿著雨衣非常悶熱,常常發生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情形,因此不到最後關頭才會穿上雨衣,一般都是盡量不穿雨衣,而且穿登山鞋穿脫雨褲非常不方便~





    幾年前同事推薦很多山友與響導都穿著達新牌A09 雨衣,於是興起將已經購買十年的兩截式雨衣升級,沒想到這透氣雨衣還蠻划算的,價格不算太高,很多地形我甚至用這雨衣取代Gore-Tex 外套,因為雨衣不怕髒也不怕被箭竹林刮壞是C/P值非常高的裝備。

2016/5/5 購買達新牌A09 1740元
穿了4年還是很好穿, 褲子有點破裂, 但不是重要部位

2020/6/12 升級達新牌A11 2310元 , 目的是提升舒適度,加強雨褲防水效果; 有南部的山友分享在達新牌高雄九如經銷商買到2050元,比網路看到的還便宜阿~


這次開箱主角達新牌A11 ,鮮亮的黃色運動風設計,與A09的蘋果綠配色不同,感覺更鮮亮了,採用T-Core Microporos 防水透氣塗層讓雨衣不悶熱有透氣效果,跟350 元的雨衣相比天差地遠,自從買了這種雨衣登山都不怕下雨悶熱了,而且也有許多舒適設計穿脫都方便許多. 





身高184cm 體重83Kg 之前A09 我都穿3XL ; 這次A11 買2XL 穿上看起來會較瘦吧XD

盒子背面的特點介紹
正式開箱
看看整套重量差異 A11 825g
A09 866g  A11輕一點點

A09 VS A11 彩盒差異

褲子差異,左A09 右A11 , A11 下方魔鬼氈多了反光設計

比較一下車縫線褲管內側差異 黑色是A11 車縫線採用內車法, 防水可能更佳吧 ; 灰色是A09 車縫線在外面,採用雙線式車縫增加防水效果 ;  可以看到A11 褲子設計更簡樸來減少車縫線增加防水效果.

褲管收折處理以及車縫線內部

褲管外側細節差異特寫, 都是雙線車縫, 但A11 車縫部分較少

褲管差異, A11 的末端開口更大, 可以方便穿脫雨褲 , 另外多了反光設計

魔鬼沾黏上差異

接下來是褲子背面比較

A09 屁股後面有條車縫線

A11 最大差異是屁股後面採用一體式, 沒有車縫線, 防水效果會更好

褲子正面內襯差異, A11的網布較長, 可以增加舒適度

褲子背面內襯差異

接下來是上衣比較

A09 口袋是防水拉鍊設計

A11 口袋採隱密設計, 拉鍊內藏

上衣袖口是雨衣防水關鍵, 常常水會由這吸入, 所以響導周大哥有教導穿雨衣時上衣要折成短袖,避免水由袖子慢慢吸入造成上衣濕了; A09 的袖子是傳統作法, 只有魔鬼氈可以縮口.

A11 的上衣袖口設計是一大亮點,第一次看到這麼厲害的設計,裡面有個內襯套可以防止水逆流, 後面有實穿圖片, 裡面縮口採伸縮布設計蠻舒服的,而且也可以防止風灌入.

上衣內部差異,兩款都有一個內口袋可以使用,另外A11 的下面防水收邊較高,活動時可以更有效讓水不會吸上內網布

上衣背面都有透氣孔、反光條設計、可拆雨帽

A09 實穿袖口

A11 實穿袖口

A11 袖口後拉可以看到裡面的內襯設計,應該可有效防止風雨灌入,而且很舒服

袖口內部

A11 的雨衣收納袋採提袋設計,比之前A09 的大一些,較好收納, 裡面還有防水塗層, 穿過的濕雨衣放入也不會弄濕, 可以避免穿過收納時弄濕背包內部 ;  A09收納袋遺失了無法比較, 就是一般雨衣那種用扣的關上設計.

A11 收納袋束口設計

以上~

買了半年終於在2021/1/30 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第一次穿,當天氣溫十度以下非常冷我把它當作Gore-Tex 外套穿,舒適又好看也不悶熱,我老婆還以為我買了新的外套了 X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只後悔太晚換了

公路車大盤異音-原來是大盤螺絲鬆了 (順便升級陶瓷BB)

因為上坡踩踏有異音於是前往維修順便升級陶瓷BB 品牌是CROOER BB8624 要價2200元

MAXXIS RE-FUSE 公路胎 & 高壓襯帶偏移破胎

最近連騎幾趟長途旅程都碰到輪胎故障的問題,同事又在約騎台3線3天,又讓我思索如何改善,更換無內胎系統是不錯的選擇,但補胎液需要定時補充且容易髒,暫時不考慮,於是忍痛把比賽用胎Kenda k1092 更換為厚一些的旅行胎Maxxis Re-fuse,這樣觀察看看能否改善破胎率。 最近破胎紀錄: 單車-環小台灣  外胎+克破刺穿 20180228 中央山脈大縱騎 (50978 北進武嶺+新中橫)  高壓襯帶偏移 2019/5/5 單車-烏來福山部落  高壓襯帶偏移 另外最近爬文也看到700*23C vs 700*25C 的比較,許多數據都顯示25C 竟然比23C 要省力,真是顛覆傳統輪胎越細越省力的觀念阿,所以這次就試試25C 的規格吧。 紀錄使用里程 : MAXXIS RE-FUSE 700X25C , 使用時間 2018/5/4~2020/1/23 安裝於後胎使用里程3900KM,除了高壓襯帶偏移破胎外, 只有最後一次是外胎被扎破然後又看到外胎有點龜裂因而更換  Maxxis RE-FUSE 700*25C 要價550元,其實價位跟K1092 590 元相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