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AXXIS RE-FUSE 公路胎 & 高壓襯帶偏移破胎

最近連騎幾趟長途旅程都碰到輪胎故障的問題,同事又在約騎台3線3天,又讓我思索如何改善,更換無內胎系統是不錯的選擇,但補胎液需要定時補充且容易髒,暫時不考慮,於是忍痛把比賽用胎Kenda k1092 更換為厚一些的旅行胎Maxxis Re-fuse,這樣觀察看看能否改善破胎率。

最近破胎紀錄:
單車-環小台灣 外胎+克破刺穿
20180228 中央山脈大縱騎 (50978 北進武嶺+新中橫) 高壓襯帶偏移
2019/5/5 單車-烏來福山部落  高壓襯帶偏移


另外最近爬文也看到700*23C vs 700*25C 的比較,許多數據都顯示25C 竟然比23C 要省力,真是顛覆傳統輪胎越細越省力的觀念阿,所以這次就試試25C 的規格吧。

紀錄使用里程 : MAXXIS RE-FUSE 700X25C , 使用時間 2018/5/4~2020/1/23 安裝於後胎使用里程3900KM,除了高壓襯帶偏移破胎外, 只有最後一次是外胎被扎破然後又看到外胎有點龜裂因而更換 


Maxxis RE-FUSE 700*25C 要價550元,其實價位跟K1092 590 元相去不遠




跟Kenda k1092 23c 比較重量,這條207g

Maxxis refuse 25c 這條236g 重量竟然比官網標示的300g還低,也許是可折胎與不可折的差異,重量比K1092 多29g, 厚度是有比k1092 厚一些

胎紋比較,k1092 屬於光頭胎,refuse 有細紋胎紋,不過也是無方向性



安裝上比k1092 還好安裝,不會太緊


Kenda K1092 安裝比較

Max 120Psi 胎壓

胎紋





在晴天實測兩趟山路發現騎乘路感較Q彈舒適,巡航速度我腳力差感覺不出差異。
接下來試試台3線長途狀況吧~ 2018/6/8-10 騎了台3線500KM效果非常好,難得長途旅行沒有破胎


2019/1/29 Update 又購買兩條了~~
最近迷上了看直播購物,價格非常便宜,於是又衝動購物買下不少好物

有鑑於Maxxis RE-FUSE 用的不錯,自從用了感覺很少破胎,不知與25C 是不是有關連,所以直播中看到 MAXXIS RE-FUSE 700x23C 兩內兩外胎只賣899 元 又忍不住下單了,換算下來一條外胎剩350元

收到貨包裝與之前不太一樣

吊牌背面有規格說明
型號是M200
只有60TPI
定位是訓練用胎


量一下重量,疑23C 286g ,比25C 236g 還要重,這可就奇怪啦,比對輪胎外觀印刷標記除了23C/25C 差異外其餘完全一樣,所以完全搞不清楚為何會變重,難道單純的是製程差異嗎? 但量過23C 兩條重量差不多,所以應該不是這原因,比對原廠資料反而是上次25C 的重量較奇怪,等未來換裝上去再來補心得



2020/3/2 Update MAXXIS PERSUER 700*25C 訓練胎
    因為把Re-Fuse 賣給同事於是又添購MAXXIS最新推出的訓練胎 PURSUER 尋夢者,這次購買的規格是700*25C ,重量271g ,兩內兩外胎1130元







KENDA 內胎,蠻厚重的106g






2019/5/5 高壓襯帶偏移

        前一天還在慶幸自重換了這外胎後好像沒有碰到破胎了,沒想到這趟出來烏來騎車馬上碰到了,就在往烏來路上進入下龜山橋時突然聽到熟悉的輪胎洩氣聲~休~的後輪又沒氣了,當下知道不妙,把車牽過橋後在路旁進行維修,拆開後看到最不想碰到的問題,就是之前中央山脈大縱騎時在埔里才因此維修更換成Giant 自黏式襯帶也會偏移,我以為用黏的應該萬無一失真沒想到,當下只能稍微把它摳一摳調整好位置置中,換上一條新內胎繼續行程,但如果待會又故障那在山裡面就麻煩了,這樣騎車真的很忐忑,果然騎車還是要拜拜祈求順利阿,幸運的這趟平安回到家沒碰上其他故障。
        回到家拆開Check 發現調整好的位置外,另一處也發生偏移了,我在想是不是因為下坡煞車輪胎溫度高,所以襯帶黏著劑軟化,因此也會位移,好險有拆開檢查,花了幾天思考如何解決想出幾個方案:

1. 改成無內胎系統,下方孔洞會用專用膠帶黏兩圈,一定能解決,但一想到家裡外胎還有三條存貨就作罷,把這最佳方案遞延幾年吧

2. 購買VELOCITY 輪圈孔塞子,這一般是用來做輕量化改裝的,我是打算塞上後再裝一層襯帶,可惜缺貨好久買不到啊

3. 靈機一動想到可以裝兩層降低壓力,在Giant 自黏式襯帶上再裝上之前的馬牌襯帶,這樣應該更安全吧

襯帶偏移內胎破的洞非常大,完全無法補胎,所以最不想碰到這問題,因為半路處理對策有限,真的不行可能要墊鈔票吧XD



這是騎完烏來福山新增加的偏移,破胎時我確實檢查過當時沒有這處偏移,這現象會讓人很擔心,你不可能每趟拆開檢查襯帶


這裡是上山前的故障點,我把它摳過來蓋好洞了

最後方案3 ,蓋上兩條襯帶,降低壓力,先這樣試試吧~


2019/07/15 後來更換手把帶時跟店家反應這問題,結果老闆佛心的送我18mm 新襯帶,於是馬上將其更換上去,還是採用兩層方式



2021/5/18 執行前後輪調胎時用沒多久後輪竟然又破風了,拆開查看又是襯帶偏移,不禁讓人思考為何會這樣,這次查看襯帶會向旁邊擠壓露出孔洞,騎了一年多而已,難道是因為兩層所以外面那層不會因為壓力擠壓而在孔洞處下凹,反而失去了定位性因而容易滑動??? 

先記錄下再想想只安裝一條18mm 看看.


新購買的馬牌18mm高壓襯帶5/26 到貨了,既然是耗材一口氣買了4條

順便買了很有創意的煞車燈,可惜SHIMANO 105 煞車線間隙不符合安裝規格
距離上次拆開調整好才使用一週,都在室內採訓練台,這次拆開馬上又看到偏移了,再拖久點又會碰到破胎了



明明一周前將裡面與外面兩條襯帶都調整到中間了,竟然又滑開
即使Giant 的高壓襯帶是用黏的,但竟然還是會因為高溫黏著性劣化

不知道為何會往旁邊擠壓造成漏出洞而破胎

這個輪框下面是圓弧形的非常麻煩,襯帶會滑動,一些孔洞也不是在正中心,造成不好蓋滿
可以看到Giant 的襯帶用黏的使用久也是會滑開

這次只裝一條18mm 襯帶,調整到中心蓋好,然後輪胎打上110psi 高壓,再觀察幾天看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只後悔太晚換了

我的登山雨鞋秘密..持續使用心得記錄

2018/6/6         最近在同事慫恿下開始練習改穿雨鞋爬山,很多人看到爬山穿雨鞋都只看到外面那便宜的外貌,殊不知雨鞋裡面藏有許多秘密,這不是普通的雨鞋阿,裡面的機關可是花費數千元的裝備呢~     我之前平均五年因為鞋底磨平要更換一雙登山鞋,一雙約五千元,算算這15年買過三雙也花了不少在裝備上 以下分享我的雨鞋使用經驗 穿雨鞋優點是便宜,穿脫方便,有了雨鞋有些行程我甚至連拖鞋都不帶了,因為進出帳篷在戶外活動雨鞋比拖鞋安全多了 雨鞋基礎經驗我是參考這篇文章購買,搭配美麗諾羊毛襪兩雙+ LP 護踝 + 舒適牛皮鞋底緩衝 【裝備】登山穿雨鞋?! 怎麼穿才舒適?  LP 757CA 加長型護踝 兩隻920元 登山雨鞋 : 腳長 27.2cm 腳墊買 29cm , 雨鞋要大兩號 , 好朋友五金賣場試穿 11.5 較適合 , 但覺得 12 較鬆與舒服 , 先穿 12 試走看看,之後在陽明山測試兩次 達新牌12號+兩雙襪子仍 太鬆 , 走路時後腳跟會鬆動,本來想要找裝備改裝墊一下,但後來想想裡面的東西可能比雨鞋還要貴阿,所以後來 改再買 11.5 號 2018/5/31 走北三段時重裝腳不小心踩到石頭凸點造成腳底有點瘀青,於是想起海賊團虎哥介紹他雨鞋底有4層,於是我也來找找鋼板試試看能否改善 Size : L  價格99 元 (找同事湊4雙~免運~) 外面有不織布包覆,但感覺不是很耐磨 目前測試起來還OK,但是試走幾趟路又覺得加上鋼板後11.5 有點頂到腳尖,於是又改穿12號,裡面再加一層舊登山鞋的矽膠緩衝鞋墊,這樣試試三層效果如何吧! update : 12 號雨鞋加上三層這穿法沒試走就去走了10天的南三段,不太適應,鞋子不合下還能走完,多虧我能平安撐回來啊,原因是鞋子腳踝處太鬆,於是上坡每走一步抬腳時後腳根就會鬆開,南三段又有很多陡上路段,等於每一步都得留心將腳重新穿回鞋子,回來後小腿內側莫名經脈發炎,休息了一個月沒法跑步,後來才懷疑可能是穿上鬆動的雨鞋走長途的後遺症,還好是下山後才發病.... 另外鋼板在使用了兩年後發現一隻腳有點裂痕,可能是在營地準備營火時常常仗著有鋼板在鞋內而常常用腳踹斷木頭造成,使用幾年心得是裝上鋼板會讓腳走起來較硬,長途走下來其實腳底還是容易痛,所以我在2

公路車大盤異音-原來是大盤螺絲鬆了 (順便升級陶瓷BB)

因為上坡踩踏有異音於是前往維修順便升級陶瓷BB 品牌是CROOER BB8624 要價2200元